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启民意“直通车”
时间: 2024-11-12 10:17 编辑: 刘姗 栏目: 政情

  11月4日,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与成效课题研究座谈会在淮南市召开,围绕如何进一步完善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运行机制、提升立法参与度、加强法治宣传效果等议题,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已设立2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实现16个市全覆盖,各市人大常委会设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177个。

  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在立法工作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重要制度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积极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完善基层群众与立法机关的沟通渠道,强化联系点吸纳群众意见“直通车”作用,确保每部法规都满载民意。

  2016年,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要求立法联系点须兼顾不同地域、行业和领域,包括县级人大常委会、政府部门、法院、检察院、乡镇、街道(社区)、律师事务所、高校法学院、企业、协会等,最大限度体现出代表性和多样性。

  同时,该规定也对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明确,包括组织征求对立法规划草案、年度立法计划草案、法规草案的意见,参与立法调研和课题研究,反映基层组织、群众提出的立法建议,协助开展立法调研评估等方面,基本保证基层立法联系点能全方位参与立法活动。

  淮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王怀义介绍,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后,淮南市人大常委会在每一件法规制定过程中都要去联系点,面对面听取基层部门、社居委、企业、群众的立法诉求。

  截至目前,淮南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向基层立法联系点发出书面征求意见函近400件,赴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30余次,征集到各方面立法意见800余条,为推进高质量立法工作奠定了民意基础,贡献了群众智慧。

  去年,在制定《淮南市反餐饮浪费条例》时,淮南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赴凤台县立法联系点召开座谈会。“我们把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工作与普法宣传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与会人员特别是几家餐饮企业从业人员参与立法活动的热情,不仅了解了法规草案的精神和重要条款内容,更增强了反餐饮浪费的自觉性和法治意识。”淮南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陈祥说。

  为进一步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立法实践,铜陵市人大常委会出台意见,在全省率先推行规范化建设。同时,加强与政协立法协商,在铜陵学院法学院建立“地方立法研究基地”,聘请11位立法咨询专家,建立立法听证机制,设立立法辅助人制度,积极拓展人民群众表达意见、参与立法的途径,使每部法规都能够更好地接地气、汇民意、聚民智。

  铜陵市律师协会是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近年来,该协会发挥专业优势,围绕加强联系点建设和工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吸纳民意、汇集民智作用。

  “在立法调研过程中,我们会收集专业单位的专业意见,群众生活中的基层意见,并梳理归纳为律师的法律意见,作为调研的素材和导向。”铜陵市律师协会相关负责人说,7年来铜陵市律师协会先后参与了近50部地方立法的意见征求工作,提出各项修改建议和意见100多条。

  获得地方立法权后,滁州市积极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2019年按照扎根基层的原则充实了基层立法联系点,数量由原来的9个增加至13个。在此基础上,为提高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规范化和针对性,2023年滁州市对基层立法联系点进行动态调整,优化设置南谯区龙蟠街道、滁州苏滁律师事务所、滁州市女企业家协会等1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首次将联系点范围拓展至行业协会,确保联系点植根第一线、体现多样性。

  滁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陈宝全介绍,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协助收集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意见建议,增强了立法意见建议来源的广泛性、真实性,确保了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14部实体法规紧贴民生需求、回应群众期盼。

  在制定《滁州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过程中,滁州市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收集和反馈群众意见,禁止“采取改换门禁、设置道闸限制业主及其车辆进出小区等方式催交物业费”等建议被采纳,打牢了这部法规的民意基础。(安徽日报 记者 范孝东)

0

阅读排行榜更多 >